難得經歷一場相當特別的訪談。
那天和Salmo約在這次的展覽場地宜蘭匠客福,原本想著這場訪談大概就是在這裡進行了,但顯然太早下定論了。
就在我們打算正式開始訪談時,Salmo在和我們的聊天中得知就在附近的一間彩繪房屋。
那是一間充滿畫作的屋子,牆上、天花板、門上,舉目皆是前任屋主去世前所留下的畫作和雕塑。這間屋子就在匠客福的斜對面,一進到鐵門內居然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,滿廊的畫作正將創作者的經歷、旅途以及想法流轉成眼前的作品,彷彿我們正置身創作者的人生景象之中。

顯然Salmo也沉浸其中,我們與屋主素未謀面,卻透過這間屋子以參觀的形式參與了他的人生。
如果屋主尚在,Salmo大概很有可能與他成為至交。一如他的作品,兩者都將自身的想法融在作品中,細微至對小事產生的情緒,大至人生觀,都可以成為他們作品的創作理念,再透過作品將想法凝固成得以被看見的畫作。
Salmo雖然自身不衝浪,但它的畫作總是可以讓衝浪人有所共鳴,這可能得益於他對於情感的捕捉。也是因為這樣,所以Salmo其實和衝浪圈有不少的交集,許多品牌LOGO皆出自Salmo之手。
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Salmo在替人創作時,總是會在對談中試著了解對方喜歡的音樂、電影,以此來判斷甚麼樣的創作最適合這個人,或許這正是他的作品為何如此為大家青睞的原因。
Let it come,Let it go, Let it Flow.
任它來、任它去、任其流動。
這是這次展覽的標題,匠客福提出流動這樣的主題,而Salmo為這個主題註解了專屬他自己的想法。

這和他的創作理念不謀而合,雖然作品出自他手,但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這段文字或他的作品找到最適合的解釋。如果從Salmo的角度出發,比起透過作品傳達訊息,也許他更希望觀者可以從他的作品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啟迪。
你覺得有甚麼樣的感覺,那就是了
Salmo是一個空靈的人。高高瘦瘦的再搭配一頭飄逸的長髮,給人的感覺有點出世,但卻又不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絕塵。

或許,風格這個詞彙對創作者來說正是一種束縛,不但限制了創作者揮灑的自由,也容易讓創作者流於制式。
Salmo覺得自己的創作沒有拘泥於任何的風格,完全依照他自己的想法來畫。但你總是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那些出自他手的蛛絲馬跡。
其實如Salmo自己說的,風格這樣的東西就好像在巷口的飲料攤買飲料,如果太常買香蕉牛奶,那即便期間也換過不同口味的飲料,老闆娘也會認定你就是那個買香蕉牛奶的男孩。
說到底,不論何種風格,終歸還是依照Salmo的想法而創作,這讓人不禁想起許久以前曾聽過的一句話:無物為真,諸行皆可。
如果內心是自由且堅定的,那麼其實不需要過於認真拘泥於表達的形式,就目前看過的人來說,Salmo或許可以說是最為貫徹這句話的人,正因為甚麼都不是,所以甚麼都是。
他是自由且忠於自身的創作者。

哲學家的靈魂,藝術家的筆
與其說Salmo是藝術家,不如說他是用藝術表達自己理念的哲學家。這次匠客福的展出以流動為主題,流動對浪人來說其實是常態,隨著浪而流動到世界各地,而浪則是隨著地形流動,一切都處於流動且易變。
看著這些畫作,我們能夠感受到Salmo的思緒也是流動的,這樣的思緒在他的生活中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流動著。

每當我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,我們好像總是會希望能見到創作者所見,也希望可以在凝視畫作的同時看進創作者的內心,但就如Salmo所說的,其實很多時候的作品並不是真的有甚麼深刻的義涵,他不過就是非常純粹的畫,這也許正是創作的本質,至於觀者見山是否還是山那便是觀賞者自身的經歷了。
正是因為Salmo的畫能夠激起觀者的反思,因此他的作品更加讓人印象深刻,同時也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解讀。
而那天看到Salmo作品時,有一幅畫深深的烙在腦海裡。那正是Dancing on our graves,那個時候總覺得這幅畫對生死的描繪相當生動,同時感到一種超脫生死的歡愉。當初Salmo會創作這幅畫其實出自一首歌,歌名正是Dancing on your graves,正因為這首歌讓Salmo聯想到之前曾經聽過的話:死亡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沒有認真活過。這個想法也衍生成這幅畫。

Salmo的作品


《Let it Flow 》
Salmo Exhibition
展覽期間:4.10.2021-7.10.2021
展覽地點:宜蘭縣頭城鎮開蘭東路36號